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入门 > 正文

中青旅2024年营收逼近百亿,增收不增利,探索轻资产模式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增收不增利”成为2024年文旅行业的关键词。

过去一年,国内文旅产业伴随着国际局势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跌宕中复苏,游客旅游消费热情高涨,旅游市场活力十足,但旅游企业们交出的业绩答卷却并不都乐观。

以国内A股首家旅行社类上市公司中青旅(600138.SH)为例,据近日公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去年中青旅营业收入约99.5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34%;归母净利润约1.6亿元同比减少17.29%;归母扣非净利润约1.01亿元,同比减少22.31%。

中青旅在财报中指出,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是由于人工、折旧摊销等成本费用压缩空间较小及投资收益减少所致。财报数据显示,去年中青旅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21%至76.58亿元,其中人工、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占比超60%。

作为国内文旅综合服务商,中青旅的营收结构以景区、旅行社、整合营销三大类业务为主。其中,景区业务尤其以乌镇景区和古北水镇两大景区,长期作为公司“现金奶牛”存在。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乌镇景区共接待游客 743.38 万,其中东栅景区接待游客 213.05 万,西栅景区接待游客 530.33万,同比均略有下降。乌镇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81 亿元,同比下降 5.81%,净利润 2.95 亿元,同比增长 3.98%。

受周边游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外溢影响,报告期内,古北水镇接待游客 129.84 万,同比下降14.78%,实现营业收入 5.55 亿,同比下降 24.46%,因折旧摊销等成本费用较为固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导致净利润持续承压。

整体来看,中青旅去年实现景区经营收入约15.97亿元,同比减少7.12%。

“做好乌镇、古北仍是现阶段公司最重要的工作。”4月7日,中青旅接受4家机构调研表示,虽然乌镇2024年同比下降,但其仍然具有巨大的客流基础、良好的品牌形象、鲜明的文化特色,未来仍然能够保持甚至提高品牌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中青旅认为,在常规的收费演艺项目等景区产品方面,也有拓展空间。“公司会安排适合乌镇的演出项目,进一步增加其文化内涵,提升收入利润。”

对于古北水镇,中青旅表示会进一步补充资源支持其发展,虽然京郊游整体客流减少,但古北在京郊的产品优势仍然明显,未来会进一步倾斜资源,扩大其市场,稳固其市场地位。

据中青旅介绍,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就乌镇和古北而言,同比略有下降,但整体表现比春节期间好。“一季度是传统旅游淡季,收入利润占比最小,景区项目承压,但趋势向好发展。”

旅行社业务方面,2024年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中青旅的旅行社业务通过机构整合和产品创新,实现扭亏为盈,旅游产品服务收入约19.49亿元,同比增长58.13%。

整合营销业务方面,中青博联作为中青旅旗下的整合营销业务板块,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88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净利润4516.58万元,同比持平。

除此之外,中青旅还有策略性投资业务贡献营收,是以IT硬件代理和系统集成业务、福利彩票技术服务业务及中青旅大厦租赁业务为主,每年为公司贡献净利润。其中,创格科技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38.83亿元,实现净利润5005.69万元。

对于中青旅而言,重资产模式下的长期盈利压力仍待破解,于是公司开始探索轻资产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中青旅依托央企背景和文旅综合服务能力,打通政府、市场及产品、业态,整合旗下优势资源,为有提升发展诉求的地方政府提供策划、规划、投资、建设、营销、运营等服务,在新市场环境下对轻资产输出业务模式进行尝试,拓展新成长空间。

截至报告期内,咸阳秦文化城市夜游、威海栖霞街特色街区、邯郸广府古城提升改造等项目相继开业,有效助力当地城市更新改造。

不仅如此,以科技场馆运营为契机,积极开拓空间运营新业务,中青旅旗下子公司全面运营中国科技馆,并成功中标深圳市科技馆运行项目,打造场馆运营标杆项目。

中青旅认为,从2024年密集开业的这3个项目来看,呈现的产品效果较好。轻资产输出接下来要从量变达到质变,增强对收入和利润的贡献。

展望2025年,中青旅表示,要抢抓市场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文旅融合,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尤其还要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好控本增效工作,把“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原则,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坚决控制不必要低效开支。

因此,对于并购项目,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中青旅会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各个地方政府关系以及背后金融集团的支持,寻求较优质机会,但整体相对偏谨慎。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