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在“小米系”投资版图中,与东易日盛的战略合作可能是雷军做的最后悔的决定之一。
这场“科技+家装”的跨界合作始于2020年,房地产行业仍处于高增长期,智能家居迎来快速发展,在全屋智能家居领域有更大野心的小米科技,选中了国内家装行业龙头东易日盛作为投资合作对象,入股“家装第一股”。
但让雷军也没想到的是,这场合作的开始几乎是东易日盛最后的高光时刻,随后受行业下行影响相继经历了亏损、股权质押、法律诉讼、股权冻结、预重整、司法拍卖等一系列困境,直到今天,困局未解,股价也从当初的6.62元/股跌至不足5元/股。
尽管初期市场对这场合作寄予厚望,但冰冷现实迅速令预期降温,小米科技也终于决定不再被动等待,以“自身资金需求”为由对东易日盛减持近420万股,持股比例将跌落5%的界线,不再是其“举牌股东”。
“东易日盛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门店停业、员工讨薪、债权人申请重整等。其资产负债率逐步提高,2024年上半年已达114.04%,处于资不抵债状态。”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小米对东易日盛的信心。
入股四年,小米首次减持
4月初,东易日盛(002713.SZ)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小米科技出具的《股东减持股份实施情况告知函》,小米科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减持419.53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股份计划已实施完毕。
本次减持完成后,小米科技持有公司股份1680.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4.01%。
这是小米科技入股东易日盛以来的首次减持。早在去年12月,东易日盛就对小米科技的减持计划进行了预披露。公告称,持股5%以上的股东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东易日盛股票不超过419.54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
减持期间为自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即2025年1月13日至2025年4月11日。减持价格视市场价格确定,减持完成后,持股将降至4.01%,但仍位列东易日盛第三大股东。
公告表示,本次减持计划实施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及持续性经营产生影响。
在去年小米科技宣布减持计划后,东易日盛的股价曾出现连续下跌。
这与当初双方高调宣布合作传递的市场情绪截然相反。2020年10月,东易日盛控股股东北京东易天正投资有限公司就与小米科技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将其所持的公司2100万股股份(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1%)协议转让给小米科技,股份转让总价款为1.39亿元,每股转让价为6.62元。
该协议转让股份在2021年1月完成过户。小米科技入股东易日盛后,双方将在智能家居领域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这是双方的合作初衷。
彼时,东易日盛表示,公司将依托小米科技之母公司小米集团在智能物联领域的深入布局,并结合东易日盛在家装领域的深厚积淀和数字化能力,共同探索AIoT物联技术与智能家居生活方式的融合,为消费者塑造家庭生活新智能场景,提升家居智能化新体验。
而小米科技受让东易日盛股份,则是基于对上市公司经营理念、发展战略、未来价值认可而进行的战略投资。
在此后的4年多时间,小米科技一直坚定持有东易日盛股票,直到此次减持。
业内认为,小米减持,其实释放出了其目前对东易日盛的悲观态度。
跨界合作未达小米预期,东易日盛困境未解
小米的减持,虽有小米投资组合调整的自身需求因素,但关键在于东易日盛的发展前景迟迟不明朗。
2014年2月,东易日盛作为“家装第一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随后多年持续扩张,到2021年,也即小米正式入股东易日盛的那一年,营业收入达到上市以来巅峰,接近42.92亿元,业务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
但这之后,东易日盛的业绩急转直下,营收持续承压。财报数据显示,在2022年和2023年,东易日盛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7.51亿元、-2.08亿元,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近10亿元。
2024年依然没有迎来好转,根据其2024年业绩预告,东易日盛预计年度归母净亏损达7.12亿至10.68亿元,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若经审计后确认,其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界面新闻,小米对东易日盛的投资可能未达到预期的回报,长期的投资亏损可能是小米选择减持以减少损失的重要原因。
自去年以来,东易日盛逐渐出现现金流紧张,发生了银行借款逾期情形,并且面临诉讼案件增加、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部分资产被查封等情况。
缺钱的东易日盛甚至将其总部大楼打折抛售。2024年12月底,东易日盛其北京总部大楼在经历了首次流拍后,于12月20日以5.6折的起拍价1.6115亿元成功拍出,这一价格远低于最初的评估价2.8775亿元。
东易日盛的核心业务是整体家装设计、工程施工等家居综合服务。业绩承压的同时,东易日盛又相继传出装修停工风波、合同违约、拖欠供应商货款、欠薪等问题。
4月16日,郑州一瓷砖集合店店主告诉界面新闻,东易日盛还欠其20万元的瓷砖货款未付。“去年承诺的是2024年年底给,但直到现在都没还。”
上述人士表示,“从去年5月份开始,东易日盛郑州分公司倒闭解散就开始不结账了,现在说是重组让我们签字,签完字之后法院还没批准。可能就算批准了也要不回来多少钱。”
“因为是重组,法院批准之后也是给我们打折结算。而且肯定是先给员工社保工资,然后工人工资,最后才是材料货款。”
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易日盛,如今正处风雨飘摇之中。
今年3月底,公司还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第三次提示性公告》,若上市公司出现“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的情形,其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然而,截至2024年9月末,东易日盛总资产21.72亿元,总负债达25.62亿元,已出现资不抵债情况。
北京华著入主,东易日盛能否扭转命运?
对东易日盛而言,目前唯一的转机就是重整。
3月18日,东易日盛发布关于与产业投资人签署重整投资协议暨预重整进展的公告 ,经各评审委员综合评定,最终确定北京华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为公司重整中选投资人。
据此,公司与北京华著签订《重整投资协议》。本次交易完成后,北京华著将入主东易日盛,北京华著是一家智算中心综合服务商。
在协议中,北京华著明确表示,将向东易日盛捐赠智算中心等资产,帮助东易日盛转型智算领域。
在东易日盛看来,若公司预重整及重整程序得以顺利推进并重整成功,将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财务结构、化解债务危机,同时在引入重整投资人后,注入增量资金,恢复和增强公司的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
很明显,东易日盛目前最需要的是资金输血。北京华著也较有诚意,表示本次重整投资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并提供了账面资金证明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证明,三到六个月内预计可使用的资金不低于5亿元。
据了解,北京华著有意通过本次重整投资,进行业务协同、提供资金等,为东易日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赋能,恢复和改善其持续经营能力,最大程度地保护债权人、股东、职工等各方的利益。
此消息一出,市场信心迅速提升。3月18日公告之后,东易日盛股票多次以涨停板开盘,连续3天“一字板”涨停,股价从4.10元/股涨至7.05元/股,累计涨幅超70%。
不过,小米科技减持之后,也一度引发市场疑虑,影响东易日盛的重整计划。
柏文喜认为,小米的减持在短期内可能会影响东易日盛的资金链。“小米作为战略投资者,其减持行为可能引发市场的担忧,进而导致其他投资者信心下降,减少对东易日盛的资金支持。”
此外,小米减持的消息对东易日盛的市场形象和投资者信心有一定冲击。重要股东的减持往往会被市场解读为对公司前景的不看好,这可能导致投资者情绪悲观,影响股价表现。
在4月1日东易日盛发布公告称收到小米科技出具的《股东减持股份实施情况告知函》之后,4月2日,东易日盛股价开始下跌,当日跌6.77%至4.68元/股,股价创3月11日以来约三周新低。
截至4月16日收盘,东易日盛报收于5.0元/股,上涨2.04%,换手率5.2%,成交量21.4万手,成交额1.07亿元。
北京华著若能顺利入局,将为东易日盛提供了战略转型的可能性,若能有效整合算力资源、化解债务风险,东易日盛或迎来“家装+算力”新发展阶段。
只是,跨界整合的难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将会持续考验投资安全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