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指南 > 正文

推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行政手段整治无序竞争不可或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连续多月超过50%,乘用车L2级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自2024年上半年就超过55%,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5%。

近两年,我国汽车产业变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但同时竞争加剧带来的严重“内卷”现象也成为全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今年3月底举办的2025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将采取措施整治汽车行业内卷及市场乱象,推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价格战已成为行业“内卷”的标签之一,行业竞争中汽车产品同质化严重,最直接的竞争手段就是降价。这种内卷式降价不仅影响汽车制造商的经营,同时也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中,新能源新车降价车型降价幅度达9.2%;燃油车新车降价车型降价幅度达6.8%;总体乘用车市场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幅度达8.3%。2024年前11个月,新车市场价格战已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776亿元。

行业上下游同样也受到影响。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盈利比例降至39.3%,比2023年下滑4.2个百分点,其中有84.4%的经销商遭遇价格倒挂(指销售价格低于购进价格)。这种情况直接压缩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加剧流动资金紧张和经营风险,去年已有多家经销商集团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过度竞争也已经拖累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和工业品价格,对企业的中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较2023年下跌0.7个百分点,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6%的水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郑备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汽车制造商财报“增收不增利”现象普遍,这反映出结构不合理与无序竞争的问题。

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如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三部委集体表态,这表示汽车行业乱象亟待解决,已经成为国家整治的重点领域。

郑备在会上还提到,有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竞争力。

罗兰贝格发布的《2024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中提到,2023年中国百强零部件企业的整体净利润率仅为7.2%,行业在降本方面的空间已相对较小。汽车制造商的降价压力传导至整个供应链,可能会影响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智能驾驶技术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这在监管层面上也给相应法规提出更多的新要求。智驾竞赛中,汽车品牌为了抓住消费者心智,纷纷推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产品,强调其技术先进性和安全性,但有品牌的车辆事实上没有到达其所宣传的“放心”水平。

消费者也被企业的过度营销而误导,无法正确辨明智能辅助驾驶的有限性,甚至造成安全事故,进而对智能驾驶产生不信任情绪,阻碍市场教育与行业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应该出台关于智能驾驶系统各项功能的明确划分标准,利于主机厂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好坏作出区分,也便于消费者辨别选择。

针对上述行业乱象,郑备表示,将加强汽车市场的价格监测、行业自律、舆论引导,严格市场监管,严格查处技术标准不达标、质量安全不过关的产品,守牢质量安全底线,规范招商引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也表示,工信部将协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化行业管理改革,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为汽车行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王萌表示,目前的汽车行业价格战从官方降价、一口价已经转向了权益贴息、经销商终端优惠等手段,价格战从明战变成了暗战。他表示,从目前市场竞争情况和政策变动来看,汽车制造商“卷”完价格之后,进入下半年真正需要比拼的是质量和服务。

有话要说...